準備退休股市卻大跌,怎麼辦?陳敏莉:低谷平均3年會過去,壞年份更該有好的資產配置和生活態度 ─ 按自己的步調做好準備,就不怕外在的變動

文/陳莞欣 攝影/影巷26號

攝影/影巷26號

準備退休卻遇到股災、通膨等市場不利因素,恐怕是待退族最大的擔憂。理財規劃顧問陳敏莉指出,股市本就有好的年份和壞的年份。只要做好資產配置,其實不必過度緊張。如何避免退休金受到股災波及,影響老後的生活品質?

準備要退休,卻正好遇到金融市場大壞,怎麼辦?

2022年,接連發生的戰爭、升息、通膨,讓股市下跌、購買力縮水。有人感嘆,相較於前1、2年的好光景,今年不僅賺錢變難,甚至還把先前的獲利也賠掉了。「現在真的不適合退休!」

天災、人禍、戰爭、疫情、利率、匯率……市場上太多難以預料的事。如果追著訊息調整退休計畫,其實改不完的!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陳敏莉說。市場有賺有賠,歷史總是一再重演。當變化成為常態,如何為自己擬定可以安心退休的理財計畫?

人生上、下半場,需要不同理財計畫!退休前積極累積,退休後穩定領現金

隨著人生進入新的階段,資產配置也應該有所不同。陳敏莉認為,隨著年齡增加,股票型資產應該減少,而債券型資產則要增加。最簡單的股債比配置原則,是年齡等於債券佔資產的比例。例如,30歲時持有債券3成、股票7成。70歲則相反,持有7成債券、留3成股票。

她以全球股市為例,說明股票漲跌幅極大的特性:2008年金融海嘯時跌幅可達4成,但2009年市場反彈,漲幅也高達30%。年輕時可以承受的風險較高,即使一時虧損,也隨時能重新開始。但到了待退休年紀,不論是心臟或荷包,都禁不起如此刺激的考驗。就算市場只下跌10%,放在股市的3000萬退休金也會賠掉300萬。

相較於股票,債券波動較小。但2022年,股市與債市雙雙下跌,讓人懷疑股債配置的避險效果是否失靈?買不會變成壁紙的房子,是否更能保護資產?

陳敏莉分析,傳統「有土斯有財」的觀念確實深入人心。然而,隨著高齡、少子化的人口結構轉變,年輕世代大多可以繼承父母輩的房產。未來,不動產的增值空間有限,房子的保值性仍會受到影響,「這年代要靠買房致富,不會像以前那麼容易。」

而若回顧債市的歷史表現,在過去23年間,股債雙跌的現象僅發生過2年。當中有12年股債雙漲,9年一漲一跌。換言之,多數時候,債券可以平衡股市的跌幅。陳敏莉比喻,股債雙跌就像罕見的8級大地震,「你只是躬逢其盛,剛好遇到。而且今年發生後,下一年再次發生的機率就很低了。」所以,如果是長期資金需求,眼光拉長,現在反而是難得遇到股債市大打折,可以慢慢逢低定時定額進場的時候。

除了股債配置,陳敏莉也建議,年輕人或距離退休還有15年以上的人,先不要選擇還本型、配息型的商品。雖然喜歡保本是人性,特別是在股市波動時,多數人更希望能有現金流入袋;然而,讓本金留在市場上,才能累積複利價值。特別是在股市下跌時,配息之後,會降低加速投資帳戶價值,很可能會侵蝕本金,「等股市從谷底反彈,你的本金變少,可以補漲的錢也比較少。」

相對的,等到了退休年齡,手邊已有一筆可觀的資產。這個階段,才需要將錢投入可以創造被動收入的保守型產品,例如還本型年金險、安養信託等。人生前半場要積極累積財富,下半場則需好好使用、管理。

長期投資股市,谷底才是進場好時機!哪些標的,適合逢低加碼?

為什麼人們常覺得,買房養老比投資更安穩?陳敏莉分析,關鍵在於「時間」。老一輩能靠房產致富,多是因為買房後長期持有,經過幾十年後才享受到不動產大幅增值的獲利。她舉例,忠孝東路的房子50年前還是一片田地,「如果我們的父母天天看房子是否漲價、賺了就跑,不可能享受到這棟房子50年來的增值。」

相對的,人們對股票的耐心遠不如房地產,更傾向短進短出。金融機構摩根大通(J.P. Morgan)曾經調查,在1998-2017,投資標普500指數的年化報酬率約為是7.2%,但一般投資人的平均投資報酬率僅2.6%。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進出頻率太高、錢待在市場上的時間不夠長。

陳敏莉指出,當市場發生系統性下跌時,反而是想存退休金的人進場的好時機。適合長期投資的標的,市場愈大愈好。例如,相較於只投資單一產業、單一國家,全球股市集結了世界上最優秀的公司,能夠分散風險。「市場會有震盪,但只要人類持續追求文明進步,長期來說,全球股市還是會往上走。」若只想投資台股,0050集結了台灣市值最高的50家公司,也是可考慮的標的。

股神巴菲特曾說過,「別人恐懼時我貪婪。」逢低加碼的道理很多人知道,卻很少人能做到。陳敏莉建議,想克服看到股災就恐慌的人性,定期定額投資仍是最好的方法之一。不需要追蹤市場的漲跌,每個月定期將錢分批投入市場。

手邊有一包錢時,該分多久將資金投入?陳敏莉認為,每個人的一包錢有大有小,但她原則上建議在3年內將資金分散扣完。因為,「就統計而言,股市的低谷平均約3年會結束。」

退休那一年遇到股災,怎麼辦?提前準備現金,不怕被迫在谷底賣股票

長期投資股票可以賺錢,投資人為何離開市場?陳敏莉分析,原因不外乎兩大類。一是心慌,受不了帳面上的資產下跌。另一個原因則是現金不足,必須賣掉投資標的,換取生活費用。

若運氣不好,在退休那年遇到股災,最好的應變方法就是提早準備充分的現金。如此一來,即使股市一時表現不佳,也有餘裕等待反轉,不需要賣在最低點。陳敏莉建議,在預計退休的前3年開始,把握股市有正報酬時,就要開始分批贖回。例如,預計2023年退休,2021年股市大好時就可以多贖回一些現金,2022年暫緩,耐心等股市反轉。「豐年要捨得收成,累積庫存。而不是看果實還在長大,就捨不得摘。」

她建議,在退休那年,手邊應有夠用2-5年的現金。畢竟退休後沒有工作收入,現金不夠,只能在低谷賣掉股票。「緊急預備金管理得好,即便投資暫時虧損,你也不用急著贖回。」

至於在谷底期間,該如何調整心態才能渡過?陳敏莉認為,好生活不一定要花大錢。在市場表現不佳時,也可以換種生活方式,例如她會將國外旅遊改為國內旅遊,跟鄰居團購生活用品省錢。

此外,保持彈性的工作型態,也是一種增加收入的方式。以她自己為例,曾當過保險業務、財務顧問,46歲「小退休」以後,她又唸了碩士、50歲畢業後微型創業,投入財務顧問培訓兼理財教育,這2年再拿到蓋洛普全球認證優勢教練之後,除了開始協助人們認識天賦、發展優勢、提升效能以外,也更進一步將顧問培訓和優勢教練兩種專業整合為「優勢財務顧問培訓」,成為個人職涯的二次曲線。

「延長退休時間,就是增加5年收入、降低退休育樂支出,比追求報酬率效益更大。」她笑說,工作不只能帶來收入,也能為社會創造貢獻、為生活創造意義感。在股災期間,保有一份工作,更讓人安心。心情平靜、做好準備,就不怕外界變動!

此文為:熟齡媒體 50+ 專訪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