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所傳遞的核心理念 —「理財要先理心」

敏莉老師的課程所傳遞的核心理念 —「理財要先理心」,老師除了請我們寫下自己所相信的事物、價值觀外,也在上課過程中引導我們找「動機」,從工作事業、學習成長、家庭親人、社群休閒、經濟財務等,寫下自己各面向的夢想。雖然這麼做挺肉麻的,但我一直都蠻認同這樣的論調,畢竟做什麼事情,如果沒有熱忱或是真心想要,真的會很難持續下去,所以我一直以來也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 — 先找興趣、動機,或者說「要去哪裡」,才開始做這個、做那個。很有感!

另外,我對課程也是很有共鳴的是最後又再次強調的「複利效應」。老師用了很多例子跟話語去描述這個概念,包含「待在市場的時間(time)比進入市場的時機(timing)重要」、擺出跟著年化報酬7到10%的市場績效對比個人的2.6%之數據圖表等。如此長期投資的理財觀,其核心都指向複利,也就是存款利息、投資獲利的部分,必須要再投回投資本金中而不是花掉,這樣經過長時間累績就會有可觀的財富。大概從前年開始,我辦了證券戶,也開始定期定額的把一點錢放進ETF裡,當初的想法也沒有太複雜,就是保持存錢的好習慣。因為錢放在銀行會縮水,所以我改放在股市,但因為沒有投資專業跟學習熱忱,就選擇最簡單的ETF。而這2年期間,幾檔ETF配還給股東的股利,我都沒再想說要投回去市場上,正是上完這堂課,才突然意識到這點。所以說,除了上完後有學到各種已經系統、理論化,很完善的理財知識外,「複利」這個概念幫助我真的挺大的!

課程中我得到最大的幫助:

1. 制定各種儲蓄目標:
之於動機,設定目標重要;之於財務管理,設定目標又更重要。老師雖然沒講這句話,但在這經濟獨立的2、3年來,這點我體悟蠻深的。撇除買衣服、稍較奢侈的物品,我也都會制訂儲蓄目標外,因為我沒出過國,所以其實我也是前年就開始制定「東京獨旅」的儲蓄目標,每個月框一點錢出來,告訴自己這些就是用來2024寒假去玩的;而到2023的12月,也就成了一筆可觀的數字,兌日幣、買機票、訂飯店,都可以花得心安理得,很讚!

2. 理「財」不只是管理錢:
這也是大家都明白,卻好像又不是那麼深刻理解的觀念。老師提到,我們的資源其實不是只有錢,也遠遠不是只有肉眼可見的物質,更多的是時間、體力(身體健康)、知識等,而當我們能好好管理、投資這些肉眼不可見,卻又至關重要的資源時,才是能真正「理好財」的時候。這點我也是印象深刻,花錢買函授、書籍或語言課程,我都比較不會手軟。

3. 不要過透支儲蓄的生活:
因為和我家裡的狀況很像,所以老師分享的這個例子讓我印象頗深:一位單親媽媽,雖然年收有百萬,但每年花在基金、保單的費用,卻是收入的2、3倍,不斷不斷地在啃食存款。我家收入當然是沒那麼高,然爸爸的理財觀卻意外地和這位單勤媽媽十分契合,他保了巨額的儲蓄險、人壽險和年金險等,希望能辛苦個幾十年,退休換取「躺著領錢的生活」;也正是因為這個想法,家裡20年來都有點生活在錢不夠用的那個陰影下,犧牲掉許多可能性。我自己也不是很認同這樣的理財觀。

接下來,我將會重新釐清自己的財務管理現狀、制定更契合自己的財務規劃、分享基本觀念給周遭的人。

Dan / 跟錢好好相處-理財理生活(2023國際扶輪助學計畫)

學員心得分類

理財學堂

相關學員心得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