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陳敏莉
一般談「理財」,直接聯想就是如何儲蓄、投資,頂多再加上如何買保險。其實,單從理財行為看,至少包括「賺錢、花錢、省錢、存錢、借錢和護錢」六大活動。不過,這都只是有形的金錢管理活動,在這些活動背後反映出來的是個人價值觀,最終要打理的則是人跟人、以及人與神之間的關係。
上帝創造世界,天上地下萬物都屬於祂,也歸於祂。「看哪,天和天上的天,地和地上所有的,都屬耶和華 — 你的神。」(申十14)所以,對基督徒來說,我們是以「管家」的身分,要做好天上地下一切資源或資財的管理。人類從早期以物易物的時代,進步到使用貨幣,人們把「貨幣」(鈔票)看成財富,但這些貨幣其實是各種人類認為有價值資源的表彰,可以用來交換,例如我們可以花錢買時間、花錢買體力、甚至花錢買別人的智力。因此,身為管家要管理的其實不只是「鈔票」或是股票、保險、房地產 — 這些已經被直接且具體用金錢數字量化的資財,還要管理包括時間、體力和智力等有價值的資源。
由於每個人的資源都是有限的,所以我們須學習「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,過我們想過的生活。」意思就是:善用有限資源經營出符合個人價值觀的生活。為了讓生活過的豐富、精彩,常見的外顯理財需求包括:結婚要存「結婚基金」;生了孩子要存孩子的「教育基金」;買屋換屋要存「購屋基金」;為了安老要存「退休金」。因此一般在談理財規劃時,「結婚基金」、「教育基金」、「購屋基金」、「退休金」是最常見的理財目標。但是,夫妻之間常為了解決這些財務目標發生衝突,而且衝突的原因往往不是如何儲蓄、如何投資等財務專業問題,而是因為以下議題挑起衝突:
● 結婚宴客在飯店辦、每桌要花2.5萬至3萬元,還是應在餐廳舉辦、每桌最多只要1.5萬元?這個爭執看似為了花費,背後的爭議點卻是:娘家覺得嫁女兒當然要在飯店,隆重有面子;婆家覺得在餐廳就好,因為能省則省,將來可以早點買房。
● 要不要生小孩?生小孩會不會讓兩人生活大不易?這問題看起來是思考如何養小孩,背後爭執點卻是:新娘希望養兒育女,生命傳承;新郎則不想承擔養育兒女的責任與壓力。
● 婚後自住還是與公婆同住?看似是為了要不要多花租屋和自備款的財務成本爭吵,背後的爭執點卻是:新娘希望無論自住或租屋,先享受小倆口的甜蜜世界,不想婚後馬上與公婆同住;新郎則認為家裡有得住,為什麼不住?可以省錢又可以順便照顧父母,有何不好?
● 為了全力栽培小孩,退休金能否以後再存?看似談子女教育金的預算規劃,背後爭執點卻是:一方覺得栽培孩子是自己的責任,未來孩子也有責任孝養自己;一方認為不要期待孩子未來的孝養,所以花在子女的教育金,應適可而止,栽培孩子到有謀生能力即可,自己反而該在財務上留點餘力為退休生活做準備。
以上財務衝突,其實並非來自於財務知識的差異,而是價值觀的差異。所以家庭理財,不單要學習財務知識,更要在價值觀上先學會覺察自己的價值觀,同時了解對方的價值觀,最後再培養溝通的能力。並請仔細想一想,結婚基金、子女教育基金、購屋基金、退休金真的是我們最核心的需求嗎?結婚、買房、讓子女受好教育、預做退休準備,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麼?
說到底,無外乎是追求親密的夫妻關係、良好的親子關係、營造安全溫暖的家,同時讓夫妻可以親密共老。但是,由於我們的價值觀來自於原生家庭、傳統文化、甚至是生命被扭曲後所產生的內在誓言(例如,我一定不要讓我的小孩吃過我吃過的苦),就會影響我們的財務決策,夫妻也可能因為各有所本、且各自堅持,最終引發衝突。尤其要注意的是,對金錢價值觀的扭曲或差異,往往比財務知識的缺乏更會衝擊家庭的財務品質,甚至嚴重影響夫妻的親密關係。
所以,談理財,應該先有一個基本認識,就是金錢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工具,用來幫助我們實現愛與被愛、接納與被接納、安全與親密等內在需求,讓我們的夫妻關係、親子關係、甚至是與親人、朋友和同事的關係能夠變得更好、更堅實。相反的,如果我們把一些錯誤的價值觀,例如用金錢來證明自己的身分與價值,就會挑起無窮盡的追求物慾、進而破壞前述各樣的人我關係。
對基督徒來說,我們有一個恩典:因為我們所認識和信仰的神是無限的神,神的愛、智慧、能力與恩典都是無限的。因此,在思考如何運用有限資源來增進個人生命中的人我關係時,如果我們願意邀請耶穌做我們生活的主,這時候聖經就會成為我們生活的智慧寶典,可以遵循神的法則來管理生活、管理錢財、管理所有資源。如果你願意這樣做,那麼在人看來資源雖然有限,但因為加上「神的智慧」與「無限的恩典」,在主的帶領下,人可以把生活的需求帶到神面前禱告尋求,等候神把這些需求整合到神對我們的計畫中;同時,持續被神修正和帶領,如果可以這樣做,最終人將經歷超過自己能想像的豐盛人生。因為神比我們更認識我們自己,我們若是單單倚靠自己,以自我為中心,反而活不出神要賜給我們的豐盛生命。
我認識一位姊妹,2015年參加教會開的理財課程,原本她和先生不敢生小孩,因為擔心兩人收入無法養小孩。但是,在意識到身為管家要懂得盤點並善用資源後,經過重新盤點,並在上帝面前禱告尋求,神不僅讓這位姊妹改變心意,也讓先生願意接納孩子,家中今年因此迎來一位神賞賜的小生命!
這位姊妹學理財,最終卻是改變自己和先生對養兒的想法。證明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先與神和好,與主親密,建立健康的自我身分認同,知道自己無論存款高低,都是神尊貴的受造、天父的愛子、主耶穌的新婦,而靠著神賞賜的智慧和資源,我們都可以做上帝的好管家;不但滿足個人基本生活所需,還能透過妥善管理金錢,照顧家人、經營與家人的親密關係,最終幫助教會實現大使命,使福音遍傳,協助更多人恢復與神的關係,進而透過金錢濟弱扶貧,祝福他人,與社會建立美好的關係。
原文發表於:期刊 – 2017靈糧季刊第三季